大败局!2016年最全创业公司死亡名单
风停了,猪摔死了!
2016年, 一边是“资本寒冬”、“估值跳水”、“融资放缓”。
另一边,是尸横遍野,尸骨成堆……
昨天还牛B哄哄的公司,明天说死就死。
神奇百货
18岁“神奇少女”不再神奇!
死亡时间:2016年7月22日
融资记录:2015年获得深圳创新谷投资人朱波230万元天使投资,2016年1月26日,“神奇百货”宣布获得2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,本轮由经纬中国领投,真格基金、创新谷跟投。
1998年出生的“神奇少女”王凯歆,如今遭到“跌落神坛”的质疑。
2016年,一身cosplay装扮的王凯歆,带着她的创业项目“神奇百货”,向投资人宣称要“赚够95后的钱”,获得了千万投资。
在今年6月27日,神奇百货被爆出公司搬家、非法裁员等负面消息。有媒体报道称,神奇百货的投资者创新谷创始人朱波已与王凯歆决裂,并将其“拉入了投资人黑名单”。更有自称该公司员工的人士爆料“内情”称其财务造假、挪用公款等。
但据神奇百货天使轮投资机构创新谷副总裁秦佩琪回应称,朱波未就此事接受过任何采访。神奇百货前高管、部分员工接受采访也表示,爆料者所称的助理“过劳死”、“挪用公款逃美”等系谣言。
不管真相到底如何,可以确认的事实是,10月17日,神奇百货官网被发现无法打开,“神奇百货”APP上的商品也全部下线。
神奇百货,是一家定位于国内首家专注于95后的青少年个性化电商平台,根据兴趣标签和推荐算法为年轻用户提供高品质高逼格商品。选品主打95后喜欢的零食、饰品、书包文具、二次元周边等商品。
神奇百货CEO王凯歆在《神奇百货成立的一年里,我几乎经历了创业所有该遇到的坑》一文中,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反思:A轮融资后开始盲目扩张,大幅增员,大量使用猎头招聘所谓的行业“大牛”、顶尖技术人才,盲目相信某某大公司背景、相信所谓专业性人才和经验,盲目制定战略,在毫无供应链经验的时候,涉足供应链。
蜜淘网
从风光无限到人去楼空!
死亡时间:2016年3月底
融资经历:也十分不凡:2014年,蜜淘网在上线之前,CN海淘就获得了蔡文胜的100万元投资;2014年7月,蜜淘网获500万美元A轮融资。同年11月,蜜淘网获得3000万美元B轮融资。
曾经在创业人眼中艳羡无比的蜜淘网,如今人去楼空……
蜜淘网曾是跨境电商的标杆,有“海淘版唯品会”之称。蜜淘网创始人谢文斌出身于天猫,此后看中海淘风口,2013年10月开始创业,打出正品的旗帜,做代购、导购平台。2014年3月份“CN海淘 ”上线,2014年9月份正式更名为“蜜淘”,定位于“海外品牌限时特卖网站”,要做海外购物领域里的京东。
在一年的时间内,蜜淘网获得了三次融资,融资额指数级增长,最后一次在当时是进口电商领域已披露的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。一时之间,蜜淘网风光无两。然而从今年3月底开始,就不断有媒体爆出蜜淘网已倒闭。多家媒体报道称,蜜淘网的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,消费者下单之后没反应,客服电话无响应。
正如蜜淘最开始的名字“CN海淘”,它的业务也是以海淘导购代购为主,建平台,吸引商家和买手入驻,消费者自主完成购物。遗憾的是,蜜淘遭受了海外代购60%退单率的重创,蜜淘创始人兼CEO谢文斌决定,将C2C转型为B2C,采取特卖的形式自营商品。
需要注意,这时时间已经推到了2014年6月,跨境电商概念逐渐兴起。不只是聚美海外购、唯品会全球特卖这些垂直跨境网站逐渐兴起,天猫、京东、亚马逊、苏宁等巨头也开始加入到战局中来。
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并占领市场,拿到B轮融资的蜜淘开始耗费千万元频繁刷广告,同时,他还在多个领域发起了价格战,在蜜淘自己策划的“520**囤货节”和“618电商大促”中,其宣称是保税区最低价,公开叫板天猫、京东等。
公平来说,大规模的烧钱给蜜淘带来了一定的成果,比如客户端激活用户接近100万、累计递送包裹近20万个、月交易流水突破1000万元。但从公司的纵向发展来看,却显得那么的不可持续。
谢文斌以为规模能换来C轮融资,这是蜜淘活下去的资本,然而并没有。于是,蜜淘开始了“小而美”路线。收缩战线,把市场锁定在韩国。本想着调整战略可能会赢得新的市场,但是此时的蜜淘网似乎“腹背受敌”,一方面去年跨境电商发展太快,出现了如平台模式、自营模式、自贸区/保税区电商平台等模式。**小小的跨境电商数不胜数;另一方面,缺失了资金的支撑,蜜淘网终于不得不面临关停的危机。
博湃养车
曾估值6亿美元,距独角兽仅一步之遥
死亡时间:2016年4月5日
融资记录:2014年7月,拿下创新工厂千万元级A轮融资,2015年3月京东、易车等参投的B轮1.1亿元融资。投后估值高达六亿美元。
曾估值6亿美元、拿下京东易车1800万美元B轮融资,作为史上最大O2O洗车及养护平台,博湃养车微信公众号于4月5日凌晨发布公告长文《认识这么久,第一次说再见》,正式宣布破产倒闭,而其官网则变成了“白板”,其未来业务也正式划归庞大旗下。
“上门安全检测,专业技师+专业设备”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了养车**的4S店服务,包括博湃养车在内,2014—2015年,**的O2O席卷中国汽车行业,一度引发整车厂及4S店经销商“恐慌”。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!
风险投资成就了博湃养车,同时也成为导致其破产的最后一根稻草!受制于资金链缺失、盈利模式单一,资源窘困等现状,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博湃养车最终倒闭。
创始人吉伟在创业前做到了某汽车厂商的中层管理职位,对汽车市场非常熟悉。公司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是吉伟几个好朋友的共同集资,不到100万元。但公司发展势头很好,成立第二个月订单量就增长到500以上。此后,博派养车的发展形势更是一片大好。
2014年7月,博湃养车拿到了1000万元A轮投资。2015年3月底,博湃获得京东、易车1800万美元B轮融资,投后估值高达六亿美元。它们带来的还不仅是钱,京东的导流对博湃的扩张起到了重大的助推作用。
一年不到,博湃已经成为汽车养护的行业巨头,当之无愧的老大,身上笼罩着知名的投资机构、互联网大佬级战略投资者的耀眼光环。
但仅一年后,博湃养车就轰然倒下了。
回头来看,博湃养车的问题其实早就埋下。在资本的加持下,博湃养车的扩张堪称疯狂,采取了极端激进的补贴战略,客单价甚至低至1元。用补贴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,再延伸至产业链的其他部分,实现自我造血,这是O2O最爱讲的故事。
但现实并未如愿。**本身没有利润,或者利润微薄,预计随后杀入的高附加值产业链项目——保养、维修、保险、救援等,客户转化率只有百分之几,远远达不到预期。
肇始于2015年下半年的资本寒冬,让博湃养车的融资希望破灭。2015年12月,博湃养车的业务几乎全线停止。号称汽车后市场占有率达到75%的博湃养车,就这样沉没于创业大潮之中。
博湃养车曾是养车O2O类的明星公司,论规模全行业第一,估值曾高达6亿美金,距离独角兽仅一步之遥。
美味七七
200人讨债无门 ,亚马逊宠儿破产
死亡时间:2016年4月7日
融资记录:2014年5月获得亚马逊中国2000万美元入股,这也是亚马逊中国自成立以来在中国内地的首笔投资。
曾获得亚马逊中国2000万美元入股,成为亚马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,一度风光无限的知名生鲜电商平台美味七七说倒就倒。
4月7日下午,网上一份美味七七倒闭清算的公告彻底揭穿了以前的假象:风光背后是烧钱黑洞,资金链断裂公司难以维系。
美味七七突然倒闭让很多公司员工和供应商措手不及。一些供应商来到公司搬走物品冲抵货款损失。一位美味七七的采购部门主管核算,美味七七仅水果品类的业务拖欠的供应商货款在400万元左右,加上水产品、粮油等类目及员工薪资,“保守估计欠款达数千万元。”
美味七七在猝然倒下时暴露出诸多内部管理问题,其多名员工则爆料,公司高层私设个人公司,与主体公司发起关联交易套现,甚至在倒闭前将供应商货款连夜转移到个人公司名下。一位美味七七的采购部门主管透露,目前美味七七仅水果品类的业务拖欠的供应商货款在400万元左右,加上水产品、粮油等类目及员工薪资,保守估计欠款达数千万元。
除了创始团队不靠谱,美味七七还死在了重资产模式上。在拿到A轮融资后,美味七七便开始了野蛮扩张,美味七七一位员工爆料,“大规模投建线下店,但物流跟仓储设备又跟不上,品控与质量开始直线下降,产生大量投诉不说,就连员工自己买到的水果有时候都是腐烂状态。”
一起唱
90后创业明星沉迷德州扑克,IDG八千万押注打水漂
90后创业明星尹桑
死亡时间:2016年2月3日
融资记录:一起唱在上线之初就得到IDG 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。2014年1月完成IDG的300万美元A轮投资;4月完成了B轮1200万美元的融资,投资方仍然是IDG。
2016年春节前两天,知名90后创业者尹桑的一封内部邮件,在创业圈怒刷存在感。这位曾被高捧的90后明星创业者,在邮件中坦承因C+轮融资失败、现金用尽,公司将无法维持员工工资,濒临倒闭。
戏剧性的是,第一、在这封内部邮件发出的不久前,“一起唱”才刚刚举办了盛大的年会。据尹桑在邮件中介绍,在年会上公司给员工发了奖品、寄了礼包,在员工群里大家也都在发红包庆祝新年。
第二、由于过于自信“板上钉钉”的投资方,公司采购了一大批硬件设备,几乎花光公司账上的现金。如今,投资方突然“收手”,融资失败让公司几乎在一夕之间就陷入了绝境,即使倒闭清算也无法支付员工一月份的工资。
但一起唱员工表示尹桑此举缺乏诚意,并表示已开始组织维权。
知乎上的匿名维权员工称,公司如此重大的决定,创始人尹桑却在全员进入休年假状态后才发布,此外,员工还爆料称,创始人尹桑曾在1月中旬就计划在春节期间前往拉斯维加斯,还称这位连获IDG资本3轮投资的90后创业者一度沉迷于德州扑克。
尹桑在面向全员的内部信中称,于2015年12月启动C+轮融资,1月内大致敲定,1月29日前已达成投资协议只差签字,但2月1日时被告知投资方还需进一步考虑。与此同时,由于对形势过分乐观,一起唱在全国进一步铺开,采购大批硬件设备,账上现金被花光。
不过,尹桑自认为的坦诚却未能赢得员工的支持。在知乎,一名一起唱的员工匿名发帖表示:在公司员工休年假后突然发信宣布此消息,还解散了公司微信群,将QQ群禁言,邮件中情怀满满,却缺乏足够的诚意。
大师之味
不想说再见!“大师之味”还是倒了
死亡时间:2016年4月29日
融资记录:2015年8月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。
2016年4月29日,大师之味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告别信,宣布倒闭。
2015年5月正式上线,是一家面向高端用户的餐饮外卖平台,截至停业,大师之味已在北京建立了24个众包配送站并曾拥有800平方米的**厨房。
现在的O2O似乎已经不是轻型创业,而是越来越重,创业成功难度也在增加。创始人兼CEO范新红在告别信中说,由于**厨房房租到期、寻求新一轮融资失败、业务上寻找新的加工方不利等原因,大师之味最终资金枯竭,无以为继,终究难逃倒闭的厄运。
药给力
1年用户量突破百万,药给力最终没有“给力”
死亡时间:5月18日
融资记录:2015年6月获得同渡创投、中国平安、联创策源联合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。
5月18日,药给力因为“融资和公司资金压力”,1小时送药上门业务已经停止。
药给力与药店合作,接到用户订单后,由配送人员人肉跑到药店去买药给用户送货上门。为了吸引用户,售的药比药店还便宜,这无疑是“活雷锋”式的商业模式。对于送药行业而言,只要拥有足够庞大的用户量,通过取得药品利润分成来建立商业模式并不困难,但前期吸引用户确需要极大的成本投入。
药给力的业务暂停让很多人开始质疑“O2O送药”,IDG资本合伙创始人熊晓鸽曾评论过O2O送药这个模式,考量O2O企业首先要考虑其是否有存在的必要,与租金成本较高的线下药店相比,线上效率更高一些。医药B2B可以通过线上来实现,但B2C加价空间比较小,也同样存在包装、运输等成本,会出现作假行为。
淘在路上
负债几千万, 明星创业公司走向败局!
死亡时间:2016年6月23日
融资记录:2011年8月获得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,2012年7月获得红点投资的150万美金A轮融资,2013年4月获得阿里资本的300万美金A+轮融资和2014年9月获得由新天域资本领投的数千万美金B轮融资。
6月23日,移动旅游平“淘在路上”对外宣布将停止运营,开始进行债务整理及清偿工作。同时,所有员工已经被强制离职,电商平台也将停止运营。
淘在路上致用户与供应商的公开信。信中声明,淘在路上因资本寒冬影响,经营陷入困境。目前,该公司将进行资产重组以谋求新的商业转型,相关债务整理及清偿工作已经在进行。
曾经的淘在路上被称为「银河舰队」,无论是团队、资本、数据,淘在路上都曾获得很多同行无法企及的高度,但最终还是没能摆脱「银河舰队」的宿命,分崩离析。
如今上海的淘在路上总部,已经空无一人。
员工走的很匆忙,除了窗边留存的几个腐败着的苹果,工位上还零星散落着不少私人物品与书籍。紧闭的玻璃门上,劳动仲裁书贴的杂乱无章。只剩下前台的那只粉色的蜗牛LOGO,笑脸迎人。
早在今年4月初就有消息称,“知名移动旅游度假预定平台淘在路上C轮融资失败,CEO李鑫已带团队离开”。当时淘在路上官方对此予以否认,并表示将严肃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。
在淘在路上对外发表声明称,淘在路上原CEO李鑫(中玉)先生因家庭原因将卸任CEO一职,淘在路上创始人&董事长陈伟先生接任。同时,声明中指出的融资情况至今仍未披露。
当淘在路上的官方公告将破产原因归咎于资本寒冬时,被很多人认为是托词。但如果没有股灾或者坚持走融美元的道路,淘在路上的命运或许就会被改写。
一步错,步步错。拆红筹这一步的踏空,成了淘在路上从辉煌逐渐跌入谷底的转折点,走上了一条漫长而绝望的路。
迟迟融不到资,供应商的欠款没还,赤字在一天天的增长,创业兄弟间的分歧越来越大。困难时,高层和创始团队也曾极力的想办法募资,包括借款、抵押房子,尽可能的去承担应有的责任。
但随着好不容易拉到的融资因为种种原因成了黄粱一梦,淘在路上撑不下去了。
在创业江湖中,非生必死,高楼之下,步步为营,尸骨为基。
投资界有句老话叫做“天使A轮看团队,B轮看模式和用户数据,C轮主要是看收入。”
附最全死亡名单: